News Collection 2010/02/11
兩天跑一次六公里 持續半年只求入眠 抗鬱劑殘餘症狀作祟


兩天跑一次六公里 持續半年只求入眠 抗鬱劑殘餘症狀作祟
工商消息╱工商消息 2010-02-11 19:55

根據國內外之流行病學調查指出,憂鬱症終生盛行率約5~10%,保守估計台灣有約115萬名憂鬱症患者,但即便患者使用抗憂鬱劑治療後,仍有1/3的患者就算增加劑量或換藥仍無法完全緩解病情,持續有失眠、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身體不適等殘餘症狀。

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李朝雄醫師表示:「以往在一般抗鬱藥物治療上,為了達成治療目標,也會併用其他種類藥物(如抗精神病藥物)來治療殘餘症狀,但是一直到2009年底,衛生署正式核准一新藥用於重鬱症之輔助治療,併用此藥物可以提升病患之緩解率達1.7倍,預計每年約造福三萬名以上病友。」

治療第一目標:症狀緩解

今年24歲的陳小姐兩年前因親人過世,出現失眠、暴食、注意力不足中等憂鬱症狀,就醫後醫師處方抗鬱劑治療,在持續服藥、接受心理諮商兩年後,陳小姐表示:「常常想哭、會有負面想法等憂鬱症狀有改善,但是失眠的狀況卻一直無法克服。」為求入眠,陳小姐除了醫師開立的助眠劑,也固定慢跑運動消耗精力,希望可以幫助睡眠品質,但即便是兩天跑一次六公里連續半年,甚至跑到三千公尺僅花10分45秒就完成,遠低於我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三千公尺的盡力平均值13分。「半年下來簡直從台灣頭跑到台灣尾了,但仍無法入睡,影響念書、寫作業…我根本無法好好地生活。」

李朝雄醫師表示:「憂鬱症發病年齡約在20~35歲,因外在環境或心理壓力造成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(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)濃度降低,使患者產生情緒低落、罪惡感、失眠、自殺意念等憂鬱症狀。目前抗鬱劑主要使用SSRI(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,如百憂解、無鬱寧)、SNRI(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,如千憂解、速悅)來提高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以緩解症狀,醫師需視患者的病情來調整劑量或是換藥。但根據美國FDA 2007年研究顯示,有63%的憂鬱症患者接受抗鬱劑治療後,仍有各式的殘餘症狀發生,如:失眠(44%)、疲倦(38%)、失去興致(27%)、罪惡感(25%)、注意力不集中(22%)或腰酸背痛等。而上述案例陳小姐在服用藥物後的嚴重失眠情形,就是典型的憂鬱症治療後的殘餘症狀。」

加強治療的目標:治癒

李朝雄醫師表示:「殘餘症狀的認定可從兩方面,一種是患者主訴仍有某些憂鬱症狀無法緩解及醫師問診,另一種是患者自認經藥物治療後,部分症狀已有改善,但當醫師進一步問診才發現尚有殘餘症狀。以往遇到殘餘症狀,只能透過加重劑量、換藥來治療,現在新的治療方法─併用aripiprazole通過核准,將可以造福廣大憂鬱症患者!」

衛生署通過aripiprazole用於重鬱症輔助治療的藥物,主要是在抗鬱劑治療的基礎上,合併aripiprazole來提高原有抗鬱劑的藥理作用,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遞,進一步緩解殘餘症狀達到治癒的目標,可說是憂鬱症藥物機轉中的催化劑。李朝雄醫師建議:「當患者自認有殘餘症狀或是使用單一抗鬱劑,歷經加重劑量或是換藥都無法緩解症狀時,臨床醫師可併用核准之藥物,以期充分改善症狀,達成治癒目標。」

預防年節憂鬱症 也要「四不一沒有」

年節將至,許多憂鬱症患者可能因過節壓力導致病情發作、惡化,李朝雄醫師指出只要患者遵守「四不一沒有」原則,將可順利過個好年,戰勝藍色憂鬱。

四不:

1.不停藥:遵醫囑服藥,穩定病情。

2.不熬夜:維持正常生活作息,保持原本睡眠習慣。

3.不暴食:年菜豐盛,但切勿過度暴飲暴食。

4.不少動:應維持運動習慣,保持心情愉悅。

一沒有:

1.沒有壓力:許多人可能面臨家族聚會、親友關心壓力,應調適心情,親友也應注意勿過度關切,別讓年節造成患者產生更多壓力。



憂鬱症友過年 遵守四不一沒
【台灣新生報╱記者蘇湘雲/台北報導】 2010.02.12 08:48 am

年節是憂鬱症復發的高峰期,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朝雄提醒,許多患者可能因過節壓力導致病情發作、惡化,只要患者遵守「四不一沒有」原則-「不停藥、不熬夜、不暴食、不少動,沒有壓力」,將可順利過個好年,戰勝憂鬱症。

李朝雄醫師表示,年節時會有許多患者因年節忌諱用藥,或因守歲、打麻將而熬夜、忘記服藥,有些女性更因為要回婆家過年倍感壓力等,都可能造成憂鬱症發作,因此年節時憂鬱症患者千萬要注意遵守「四不一沒有」原則,使病情穩定。不停藥可以幫助穩定病情。且年節時期應維持運動習慣,保持心情愉悅。另外,許多人可能面臨家族聚會、親友關心壓力,應調適心情,親友也應注意勿過度關切,別讓年節造成患者產生更多壓力。

醫師另指出,約有1/3患者即使遵照醫囑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,仍無法完全緩解病情,持續發生失眠、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身體不適等殘餘症狀。憂鬱症發病年齡約在20-35歲,因外在環境或心理壓力造成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濃度降低,患者便產生情緒低落、罪惡感、失眠、自殺意念等憂鬱症狀。

李朝雄醫師表示,以往遇到上述情形,只能透過加重劑量、換藥方式治療。2009年底,衛生署已正式核准一種多巴胺穩定劑作為重度憂鬱症輔助用藥,這種輔助用藥可幫助提升原有抗鬱劑藥理作用,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傳遞,進一步緩解殘餘症狀,預計每年約造福三萬名以上病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n‧A‧D‧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